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十三五”时期 我国将这样培养医生

发布时间:2017-05-17 13:33:41 浏览次数:1 【字体:

到2020年,我国将培养住院医师50万名、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培训公共卫生医师5000名......国家卫计委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下称《规范》),试图通过数字表达了一份决心:届时,我国将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初步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形成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1069.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3.9万人,注册护士数324.1万人。但需要正视的是,我国卫生计生人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临床执业医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58.8%,且大多数未接受过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同时,基层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教育培训的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与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鉴于以上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卫计委等多部委联合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加强产科、儿科、精神科、助产士等紧缺专业人员培训;加强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十三五”我国将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全科医生18万人左右,其中注册的全科医生不到8万人。到2020年,我国希望能够实现每万人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显然,现实离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用《规划》中的一个词语形容,我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奇缺”。

为实现到2020年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规划》提出,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需要通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途径加大培养力度。

此外,《规范》还提议,应当适时扩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招收规模,建立由综合医院牵头、基层实践基地和高等医学院校、有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共同参与的全科培养体系。

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是否建成,关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成败。除了以上途径之外,以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为代表的一批专家认为,除了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还需要改革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制定不低于专科医生的薪酬标准和符合全科医生职业特点的职称晋升制度。

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规划》中,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重点工作中的重点。长期以来,以儿科为典型的诸多医学专业人员紧缺现象严重,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为此,《规范》将培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多渠道突进。

为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文件提出了诸多举措。例如,以全科和儿科、精神科以及妇产科、病理、麻醉、康复等急需紧缺专业为重点,统筹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市县级产科、儿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培训和儿科、精神科医师及助产士转岗培训;大力加强其他各类紧缺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等。

事实上,为了解决部分专业人员紧缺的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例如,部分医学院校恢复或扩大招生数量;改善紧缺专业人员薪酬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