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医管研究院助力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建设迈上快车道
2025年2月21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团标推进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医院工作委员会承办,北京中欧国际医院管理技术研究院、小屏医疗、微脉技术有限公司、赛诺菲中国协办,新华社新华健康媒体支持。
会议集中研讨了“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建设”应当遵循把握的原则要求、需要集力解决的矛盾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与思路计划,标志着这项标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创新性突破,进入落地落细落底落实的关键期和快车道。
北京中欧国际医院管理技术研究院院长、医院工委领导袁彦龙和刘小宁作为《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项目负责人,分别串场主持介绍专家、评点发言和介绍生育友好医院团标研讨机制细则,提出构建生育友好型医院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来评估和提升医院在生育友好方面的表现。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副总编宋振远、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组长熊湘怡,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戴旭光、常务副会长吕贞臻、副会长兼医院工委主任于启林、副秘书长李月富、组织会员部代理部长刘菁、科技标准部部长冯玉慧和北京中欧国际医院管理技术研究院院长、医院工委执行主任袁彦龙、副秘书长刘小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院长阴赪宏、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等30多家妇幼儿童医院医院领导和专家,赛诺菲疫苗中国首席业务官张明峰、微脉技术副总裁周信芳以及协作支持企业代表等50余人参加会议。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副总编宋振远致辞。他指出,此次研讨会研讨交流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在当前我国人口面临总量增速放缓、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情况下,意义重大而深远。他表示,按照新华社部署,《经济参考报》牵头建设新华健康智库,我们将充分发挥媒体型智库的平台作用,及时传递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推动社会各界对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的广泛关注。他期待通过这次研讨能够形成有价值的课题成果,及时通过新华社的公开报道、内参报送、智库发布等渠道进行多元转化,既为高层提供决策参考,又为行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组长熊湘怡主任致辞并作交流发言。她介绍了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客观理性看待我国人口趋势特征经济社会影响和应对政策思路》情况,指出推进会的主题和团体标准内容也是新华社课题的调研需求,如何提高生育率、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她表示,参加生育友好医院标准推进大会,学习专家对标准建设的真知灼见,同时了解团标起草制定、推行落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及时总结并及时通过课题和内参向上报送,助力推动团标的制定实施。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戴旭光会长致辞。他充分肯定医院工委和课题组前阶段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指出连续举办研讨活动重要意义和最近出现的新情况、国家部委政策部署的新进展新要求,以及研讨“标准”与国家“意见”“指南”的关系。他强调,我们组织制定的团标是在行业协会和部分医院层面上进行的,定位应表现在“四个化”上:一是具体化,是便于操作、便于落地的杠杠和指标;二是特色化,更侧重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友好”建设内容;三是标准化,是需要直接兑现、可以评估、衡量、检验的“标准”条条;四是示范化,“团标”有可能比“国标”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或者可在基础较好、条件较充分的地方和单位率先施行、首先达标,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吕贞臻致辞。她表示感谢各位专家特别是妇幼儿医院领导的亲临支持,充分肯定大家对标准建设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建议,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下一步工作多费心多努力,争取在妇幼这块拿出国际性的标准来,真正规范标准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育龄人群、生育家庭和社会大众。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兼医院工委主任于启林致辞。他指出,生育友好型医院是生育友好型社会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工委按照协会领导指示要求,提出了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和制定生育友好型医院标准,目的是造出一把尺子来衡量医院“友好”建设状况。他十分感谢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多个医疗、妇幼保健机构的积极响应及数十家医院的踊跃参与,表示这项工作前所未有、难度很大、非常重要,前期医工委牵头线上线下召集全国多家医院进行研讨和征求意见,下一个阶段要到全国医院进行调研,一定要细致细致再细致、落实落实再落实、具体具体再具体,努力使标准接近地气务实管用,不能闭门造车。他指出,标准在放开给参与研讨专家们提意见的同时不能把束之高阁,要加强与国家卫健委汇报沟通、形成共识,争取把团体标准纳入国家行动的抓手、助手、推手。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院长阴赪宏致辞并交流发言。他介绍了“生育友好型医院标准建设”的项目背景和前阶段工作,提出了今后需要改进完善和努力的方向。他感谢并肯定几位执笔专家的辛苦劳动,指出标准制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和展开,按照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原则和要求,调动每一个参与医院和专家的积极性,做好工作分工、让专家把关,把几个大框分给负责人牵头,一章一节地写,一点一滴地落,交互审稿,化整为零,努力提速加速增速完成任务。
大会联席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致辞并交流发言。他认为,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不只是医院任务,如何突破我国目前人口生育困境,激励生育改善人口结构,我们的专家和妇幼儿医院很重要,提振发展经济很重要,不能生完以后养不起,不能生完以后上学难、看病难。在生育率下降形势下,全国妇幼和儿童医院面临扩增和萎缩两个问题,到底该怎么样去思考和解决,大家都可以讨论,实现优生优育是全社会共建共治共担的共同任务。他指出,团标标准不能定高了,既要符合现在国家特点,又要符合未来高质量发展,既能够让市县级尤其市一级妇幼保健院从财政投入给以支持,带领医院去运营能够承担承载,能够着眼人口高素质和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交流发言。他首先介绍了北大医院历史和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情况,指出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做好妇幼健康工作不仅关乎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升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关键。他围绕会议主题从明确标准框架、强化服务内涵、注重实践与反馈、加强政策衔接等方面,对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建设提出建议。
赛诺菲疫苗中国首席业务官张明峰女士交流发言。她表示非常荣幸参加协会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会,与各位领导专家共同探讨构建生育友好医院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重要的话题。她介绍了赛诺菲企业概况,表示愿意加强与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幼儿医院特别是各位院长和专家的合作,共同致力人口发展和优生优育优教事业,通过服务支持生育友好型医院建设等项目,共同为生育友好社会建设和人口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剑明交流发言。他介绍说,接到会议通知很重视,针对构建生育友好型的指标体系,亲自主持召开了多学科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认为,生育友好型医院的构建,最困难的就是很多标准不清楚,如何有效指导更加有助于产妇的分娩与发展,这里边全面医疗服务少了早孕关爱这个重要环节,建议在孕前咨询与检查环节里设立早孕门诊,按照已生育女性、早孕异常女性与人工流产女性,分人群提供针对性指导和服务。
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医院代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周绍明交流发言。他认为,组织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建设研讨,目的就是促进生育和人口的增长。他提出,生育友好医院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医疗质量、人文关怀、环境舒适、流程优化、社区合作、社会支持、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包括患者和家属,还有一些政策配套和科技创新持续改进。他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突出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提供多元服务,保障母婴安全。三是持续优化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四是注重科普宣传,倡导优生优育。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院长张杰交流发言。他认为,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建设,非常符合国家的大健康理念,需要我们各位院长和专家共担大任、积极努力完成任务。他指出,现有团体标准建设内容重点覆盖了六大部分,包括理念机制、空间环境、全程服务、服务模式、智慧服务、成效评估等友好,要从完整性上体现得更加全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聂文英交流发言。她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妇幼机构和综合医院的发展特色不要丢掉主营主业,特别是群体保健的带动作用。二是整个友好过程中,备孕也要友好,婚检要采取友好措施,生殖科要前置到婚检和生育能力的评估。三是高危儿管理,为经济和人才发展提供一个保障。四是特殊儿童的管理,很多残联政策和资金是和生育友好相关,要主动对接引入资金保障。五是新生儿出生筛查,筛查以后出现问题的转介要服务到位。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笑天交流发言。他认为,友好是善意、尊重,包括理念、思想,应更多考虑安全的医治诊疗、优质的服务体验等。他结合所在医院经验做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应当侧重的环节和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院长张利兵交流发言。他认为,生育友好不仅是医院层面,还有家庭或家族友好层面,应加入家属或家族的关心关爱。他提出,标准制定既要考虑必须实现的强制性标准,还要考虑有选择性的、有地域差距的弹性标准。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王薇交流发言。她认为,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符合国家政策,事关人口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表示初读这次团体标准,感受到扑面而来友好和温馨内容。她指出,生育友好医院要站在患者角度,建设医疗质量高、诊治流程便捷的、配套服务优质安全医院,女性的心理和美容服务也要体现,以及新生儿家庭化病房建设,这些友好理念和建设也非常重要。她提出,新质服务力在生育友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要把智慧医疗和健康科普齐头并进抓起来,这些都是建设生育友好医院的重要抓手。
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唐智国交流发言。他认为,生育友好医院的建设尤其重要,协会牵头组织制定标准非常及时和必要。他指出,产后保健和母乳喂养非常重要,但有更多的母乳浪费了而没有捐献,有许多新生儿需要母乳,要鼓励和推动母乳后的建设,让更多的母乳喂养和母乳捐献成为常态,成为社会的关爱的行动。在新生儿救治环节,建议增加一个多学科产妇保障,高危孕产妇年龄增长,更需多学科医生的保障。目前母婴安全的指标,使用的是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生育友好型机构更应提倡救治能力,建议改成危重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救治成功率。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院长李香娟交流发言。她结合医院管理经验,提出生育友好医院建设要注重“三个友好”,生殖健康知识的友好,家庭环境氛围的友好,服务方法方式的友好。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常务副书记朱卫华交流发言。她说有机会受协会和新华社邀请参加高规格会议,与全国头部和顶尖妇幼机构领导和专家共同探讨生育友好医院标准建设,倍受鼓舞并深感责任重大。她介绍了所在医院既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也是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的独特模式,为开展优生优育事业和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她表示,愿意共同参与后续标准制定和建设工作,发挥全国唯一模式的体制和资源优势,为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服务。
重庆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周玮书记交流发言。他认为,标准建设研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对相对落后地区考虑略有不足。他从分级标准化的建设、人文关怀备孕等方面提出好的意见建议。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艳交流发言。她认为,生育友好型医院团体标准建设要接地气、具体化、有操作性,建设过程要对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包括未婚人群、青少年、育龄夫妇和流动人口,以及患者的预防保健、临床医疗服务,包括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团标都有考虑到,还有不同时期包括青春期、新婚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的女性,团标都要涉及。她建议,团标涉及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服务,要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再细化一些,方便下面的机构看到流程示意图进行具体化的操作。比如,辅助生殖是限制性的技术,有辅助生殖科室机构的医院应做到什么标准,没有辅助生殖机构的医院又做到哪些标准,应该再细化一些。
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朱元方交流发言。他认为团体标准起草内容丰富,政策支持、流程再造、质量安全、人文关怀、后勤保障、空间环境等都写得很细,但智慧服务友好跟服务模式友好是一个概念,建议这两个友好合并。他结合医院管理的体会,分享了抓安全医院建设、智慧医院建设、人文医院建设的经验,指出这三方面建设是生育友好建设的重点任务。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徐发林交流发言。他认为,团标研讨建设都非常及时,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生育友好医院团标要围绕便捷安全和生育全程服务。他从空间环境、生育全程服务、减少母婴分离管理、分级规范救治、成效评估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建议从科学化、规范化需要对团标进一步提升,分工协作、分块推进完成任务。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常颖交流发言。她表示,团标建设是特别开心事情,现在进入妊娠晚期,相信团标在协会指导和大家努力下一定成长为健康孩子。她认为,团标的意义是除了从无到有,更重要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愿生多生优生。落实戴会长的“四化”要求,孕前咨询到出生缺陷筛查,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非常重要,减少出生缺陷是生育友好的重要内容。团标建议分成一级二级三级,着眼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院实际情况差别,落实“四化”、进行细化。
国家卫健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杨尚栋交流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所在单位职能任务和最近承担标准项目情况,希望能为科学遴选高质量的团体标准提供方法学参考,从政府和社会组织角度来提升促进团体标准发展的政策建议。他希望未来标准正式发布以后,能够积极地去做标准的宣贯、培训和推广。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办主任吴强交流发言。他认为,生育友好医院团标讨论,关键还是要解决生育的促进问题,就是要着重解决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主要还是一个从安全、舒适、便捷三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他指出, 安全就是母婴安全的保障,高危孕产妇、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新生儿救治的安全;舒适最重要就是镇痛,分娩过程的镇痛;便捷就是智慧化服务,包括预约,一站式就诊,还有各种便捷的指导服务等,这些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微脉公司副总裁周阳芳交流发言。她介绍了公司的历史概况、业务建设、特色发展等情况,重点汇报了微脉作为人工智能企业研究院,特别是浙江省唯一首个研究院类企业专注于健康领域的优势和经验,表示愿意与协会、妇幼儿医院特别是专家加强合作,共担生育友好医院标准建设任务,为促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服务作贡献。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秘书长李月富交流发言。他认为,生育友好医院的标准建设,是思想文化、理念精神、前进方向、细节品质、环境条件、价值追求、模式习惯、品牌效益、服务体验、实力形象和建设发展,要区分软和硬、通和专、合和分、同和异、广和狭、大和小等制定具体指标。他提出,国家卫健委的意见和指南是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是对国际、团标和行标的一揽子计划、一盘棋工程,一条龙任务和一体化要求。他建议,要着眼国家要求解决学深悟透、对标对表问题,要着眼行业现状解决定位定性、量体裁衣问题,要着眼课题任务解决纲举目张、穿针引线问题,要着眼医院主体解决和“好”不同、合“好”通融问题,要着眼客体服务解决点赞叫好、信服满意问题,要着眼抓手落地解决拾遗补缺、提质增效问题。此次团标起草委员会组织全国 15 个省份院长书记,30 多名专家共同参与研讨,制定标准,旨在让标准更聚焦更落地,范围不断缩小,逐步完善标准,协会副会长兼医工委主任于启林作最后总结发言。